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9的文章

我害怕成為小王子裡那些對數字著迷的大人們

圖片
小時候大概不算是個悟性特別高或特別早熟的孩子。還記得小時的功課曾經有讀小王子寫讀書心得。現在回想,寫那些讀書心得大約也是應付的成分多,共鳴的成分少。但好像也不能多苛責那時也才十歲左右的自己。二十年後重讀,才真正心有戚戚。 最讓起一身雞皮疙瘩的,是裡面一段關於大人世界對於數字著迷的描述: “ ... 他們幾乎從來不會問說:「他的聲音怎麼樣?他喜歡什麼的遊戲?他有收集蝴蝶嗎?」他們只會問你:「他幾歲了?有幾個兄弟?體重多少?他的父親有多少收入?」只有靠這些數字,他們才會相信你真的認識他了。   假如你告訴那些大人們說:「我看見一間用玫瑰色的紅磚蓋成的房子,窗邊有天竺葵,屋頂上還有鴿子……」他們根本不可能想像得出這房子究竟是什麼樣。你應該告訴他們說:「我看到一間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那麼他們鐵定會叫道:「哇,那麼正點呀!」... ” Photo by  Siora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對於數字著迷,因為數字是量化標準。因為量化,才好以比較。這些大人對於無法區分高下的情況感到焦慮。所以他們必須量化,統一標準,才好來個看似公平的勝負與排名遊戲,安撫他們焦躁(空虛),或以比較排名為興奮劑的心靈。每次想到這,我腦裡都會浮現的是蘋果日報的比較表,各項評比標準,與那紅色顯眼無比的「勝」字。 大人都曾經是孩子。大人對於數字排名地熱衷也是因為從小也是這麼被教大的。從小各種大小考排名,學校的排名和志願序是求學時期大家共同的回憶。每次放榜季節,各種排名分析報導,今年那個校系超越那個校系,那個校系還是穩坐龍頭寶座。每次世界大學排名出爐,又免不了比較台灣大學表現較往年是往前躍進還是往後退。 出國唸書工作後,特別容易被問到國外學校A跟B到底那個較好?美國最好的學校跟歐洲最好的學校到底哪個勝出?臉書谷歌亞馬遜蘋果哪個優?那再加上那些獨角獸新創,哪個好? 太清楚他們想聽什麼,但一貫(帶點反叛的)的回答,都好,都很好,恕我無從比較起。也如同我預期的,在他們臉上看到失望的神情。多無聊的答案,他們的表情這麼跟我抱怨。 對於「人生勝利組」「溫拿」「魯蛇」這些詞彙是沒什麼好感的。總是很好奇,評斷標準是什麼?繞來繞去總回到具體可量化的指標 - 學歷、職位、薪水、車子、房子(或許現在還多加了網路世界的影響力?線上有多少追蹤者?)。那麽,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