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六人行學到的事 - 瑞秋

Things I have learnt from Friends in those days -  Rachel

相信很多人對美國經典情境喜劇《六人行》並不陌生,初衷原是藉此影集加強英文聽說能力,從中英字幕一起對照著看,接著只看英文字幕,又接著除去字幕,直到最後幾乎嫻熟每一季的每一句台詞 。這部影集自我十六歲起,便在各個方面舉足輕重地影響著我,除了提升了語言能力,更衝擊了我當時尚不成熟的兩性觀念。

這篇主要聚焦在瑞秋身上,或許我還會在另一篇寫下對莫妮卡與錢德的心得。請注意,此篇有大量劇情雷!



第一次看完結局時,幾乎有一段時間,母親和我一直圍繞在同一個問題:為什麼瑞秋最後不是跟喬伊在一起?兩位個性、觀念以及喜好相近,比起和瑞秋走在平行線上,永遠在身旁卻幾乎不能相交的羅斯,似乎喬伊更適合瑞秋。劇情的解釋是,就是因為瑞秋與喬伊太過友好,因此他們更難跨越友情那條線,也承受不了萬一出了差錯,失去友誼的風險。而因為與羅斯之間糾葛的歷史,讓瑞秋最終與羅斯復合看似是最直接也最簡單的解。

十幾年後,最近幾週在歐美網站上,看到網友們又開始思考著這個老問題(其實這個討論從未停歇過),到底是該羅斯還是喬伊。我注意到有一個別於他人的看法,也訝異自己居然沒想過:根本不需爭論要選誰,瑞秋應該搭著那班飛機去巴黎,再一次開始她新的人生!

其實原本對瑞秋這個角色沒什麼感覺,相較之下,莫妮卡那帶點控制欲又力求完美的個性比較能引起我共鳴。直到幾年前,自己一人拎著行李飛往德國,告別了那生活二十幾年的家鄉,才體會到瑞秋當年離開舒適圈的勇敢。

劇中我們認識到的瑞秋,來自富庶並上流社會的家庭,她原本的人生都已經被安排妥貼,可能也跟大多同個交際圈內的人一樣,大學畢業不久便找個同一社會階層的結婚--大概父母也早就彼此認識--接著當個富太太,複製她母親的故事。然而在婚禮當天她驚醒了,發現自己根本沒那麼愛未婚夫,於是留下新郎在紅毯上自己逃跑了。

這一跑,開啟了她生命嶄新的一章,她不再是父母親呵護的小公主,也鮮少再與「公主圈」的朋友來往,她必須面臨生活最基本的開銷問題,同時在陌生的環境裡,建立不一樣的朋友圈與接收新的價值觀。沒有來自他人的經濟支援,亦沒有人生的方向,她從一個咖啡店的女服務生做起,偶爾也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偶爾也害怕一生將隨波逐流,雖走得跌跌撞撞,但也一路渡過種種挑戰,最後成為獨當一面的女性。

關於瑞秋與羅斯的感情,已經有許多人討論過,個人的簡短看法,羅斯因為兒時跟第一段婚姻的經歷,使得個性不夠自信且延伸出些自私的佔有欲,因此與人緣極好又希望有個人空間以在職場有些作為的瑞秋相為牴觸。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羅斯為了不讓瑞秋獨自和馬克參加研習會,便自告奮勇陪她出席,對時尚完全不感興趣的他在課堂上打了瞌睡,但事後又毫不掩飾他對這個領域的輕蔑。



站在瑞秋的立場,當自己追尋著專業發展,努力著成為獨立女性時,心愛的人卻表示不在乎或無法理解,那種孤寂感自然轉為難以形容的憤怒。更別提在羅斯以為瑞秋與他是正式分手後,不到幾個鐘頭便與不甚相熟的女人發生一夜情。針對這件事,羅斯之後總是以「我們當時是分手狀態」來自我辯護,但其實重點不是事發時他們的感情狀態,而是「剛分手就可以和別人上床」而且「隔天我去找你時,那女人其實在你房裡」擊潰了瑞秋。幾個月後,當瑞秋和馬克約會時,羅斯不也很難受,還向錢德抱怨「我們才分手不久耶!」嗎?

瑞秋這個角色有許多可以細細回味的地方,縱使已經自主生活,還是有些嬌氣的性格,有時受些委屈會向朋友們撒嬌討安慰;聽到妹妹轉述爸爸說她是讓他最驕傲的女兒,她開心得意;身為曾經的校園風雲人物,她在工作上懂得運用交際手腕。她不像莫妮卡事事精明能幹,也沒有菲比那麼正向樂觀,但我們看到她是如何在人生迷途上慢慢摸索出自己的路,或許前往巴黎,斬斷與羅斯的糾葛的結局會更加適合她,一來去追尋她在時尚圈的夢想,二來也呼應了這個角色的形象:她是一個敢於離開舒適圈尋求自我的女性。

》延伸閱讀:那些從六人行學到的事 - 莫妮卡與錢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身體 - 潛意識的焦慮與創傷

那些從六人行學到的事 - 莫妮卡與錢德

我害怕成為小王子裡那些對數字著迷的大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