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長過程裡的女性形象
人對於自我價值的形塑始於年幼。我對於女性的形象與價值也是從所讀所看所聽,一片一片的拼起。 從小讀到的女性形象,多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偉大的母親如岳母刺字,孟母擇鄰。以小時候看宮廷古裝劇,看著劇裡女人的成功仰賴於丈夫兒子。一君可擁數妻,女人一生目的便是生兒子,好以母憑子貴。後宮們勾心鬥角,只為討得丈夫寵愛,願兒子繼承大統。官宦世家無不想讓才得兼備的女兒選入宮中。這些女兒們背負著榮耀與鞏固母家的使命,若是能後宮中有一席之地,才能常保娘家家族的地位。即使貴為公主,也難逃和親的命運,她們的存在是為了國家社稷。 她們的故事裡沒有所謂自我,或為孩子,或為丈夫,或為家族。一生的目的皆在成全身邊的人。她們爭,但她們爭的是為自己還是為了他人。又或為了他人便是為了自己。他人與自己早已沒有界線。 以前很喜歡花木蘭的故事。當時覺得巾幗不讓鬚眉,打破了傳統的女性形象,特別帥氣。長大仔細想想才覺得,或許從軍也並非她心中嚮往,代父出征是為盡孝。歷史上大權在握的女性,武則天,慈禧太后。她們爭,為的是自己,卻也遭受著女人不應不得干政的批評。那是男人的遊戲,如此強勢與有野心的女人不被鼓勵。 小時候沒有床邊故事是不肯睡覺的。那時候的床邊故事大部分西方的童話故事,不外乎公主王子的模板。到了能看電視的時候看得也多是迪士尼的公主王子電影,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公主必須美麗,必須天真,必須柔弱。遇到困難,總是有英勇的男性現身來個英雄救美。故事結尾總是「從此以後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童話故事裡的公主,生命裡依然必須有個男性,公主最終會成為別人的妻子。 對女性的形象的形塑,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家庭裡的女性,母親、 奶奶、 阿姨、 嬸嬸。她們在婚後便辭去工作,在家照顧著先生孩子。她們以先生為榮,以孩子為傲。先生的成就是她們的成就,孩子的成績與學業是她們的事業。她們謹遵著「成功男人背後都有默默付出的女人」的教條。 我很少聽到母親說她自己,從來沒聽母親說過她的夢想是什麼。記憶中,每次母親煮了新鮮的魚,她總是先幫先生跟孩子夾了最鮮嫩的部位,自己撿著剩下的碎肉吃。有一好一陣子我以為母親不喜歡大塊的魚肉。母親對於先生孩子對水果軟硬的喜好聊若指掌,誰喜歡吃硬的芭樂軟的芭樂,喜歡連著籽吃還是不,她比誰都清楚,也總是努力的滿足我們的喜好與需要。我最近才驚覺,其實我並不知道母親喜歡吃什麼樣的芭樂,